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发展规划  院校研究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理工学报  理工年鉴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更多>>
烟台理工学院重点学科... 12-18
学术讲座(预告)——... 10-21
学术讲座(预告)——... 06-28
关于开展2024年度烟台... 04-10
关于征集2024年度烟台... 03-12
学术讲座(预告)——... 09-1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09-23
关于2022年度烟台理工... 05-13
关于2022年烟台理工学... 05-06
烟台理工学院关于进一... 04-30
关于开展2022年度烟台... 03-02
关于拟定2022年度目标... 02-28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决策参考>>正文
烟台市莱山区:创新校际合作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5-03-24 08:45  

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推行“教育集团、教育联盟、教育共同体”三种模式,通过教育理念融合、教师有序流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设施共用等方式,促进校际间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学校的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目前,莱山区共成立教育集团3个、教育联盟7个、教育共同体4个,2024年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被教育部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一、构建教育集团,破解优质教育资源“难复制”问题

一是集团命名“品牌化”,促进家校认同。教育集团实施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通过“名校+新校”命名机制,有效提升新建校的社会信任度和满意率,让家长感受“一样的教育,同样的精彩”。探索形成“新建校全部纳入优质学校教育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快速复制优质学校办学模式和经验、成熟后成为独立学校带动其他薄弱学校发展”的新建学校办学思路,最大限度促进了校际优质均衡发展。二是集团管理“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实施集团总校长领导下的统一管理架构,采取“一个校长引领、一套班子协同”的高效管理模式,确保在发展规划、文化建设、师资调配、教学教研等关键环节上,实现全面统筹与深度融合。从本部校区选派骨干教师入驻新校,教学设施全面对标本部,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统一规范,确保教学质量与本部校区同频共振,实现教育资源无差别配置,让文化共生、资源共享、品质共创成为集团化办学的显著优势。三是集团考核“差异化”,激发内在活力。将整个集团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结合集团化办学的实际需求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科学设置个性化、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全面、客观评估集团办学成效,激发各校区间的良性竞争与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集团向更高水平发展,真正让各成员校实现“和而不同”。

二、创建教育联盟,破解优质教育资源“难共享”问题

一是学校参与“全域化”,凝聚发展合力。加强对地域偏远、规模较小学校的支持引领,综合考量25所学校(含校区)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办学水平等因素,在片区教研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划分为7个教育联盟。同时,建立成员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联盟发展事宜,不断拓宽成员校之间的合作领域,从烟台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中抽调业务骨干补充到“弱校”,助其高点起步、快速发展。二是教学研究“先行化”,提升教学实效。依托7个教育联盟,分别成立7个片区教研中心,构建“区教研室—片区教研中心—学校”三级教研体系,依靠区域教研机构、教育专家、学者和名师的示范指导,通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教学大比武等多种形式,每学期开展片区教研活动300余场,引领广大教师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研究,转变为对学科课程的整体研究;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从个人权威式的教学研究,转变为“合作共同体”式研究,实现教研工作上下贯通和横向联合。三是教师培养“优质化”,雕琢专业素质。依托联盟中的骨干学校,进行青年教师的委托培养,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影子培训”、师徒结对帮扶等活动,打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壁垒,培养培训青年教师400余名,7名教师在省、市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三、打造教育共同体,破解学校优势资源“难聚合”问题

一是区域发展“项目化”,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共同体以精准定位的“项目”为核心驱动力,有效打破校际界限,践行“集中优势,协同攻坚”的理念,促进各校在共同研究、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中共同进步,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从区域整体发展中受益。二是创新发展“规模化”,赋能教学改革。教育共同体通过多校联动,集思广益,有效解决单一学校力量有限的问题。以“智慧课堂”项目为例,院格庄中学、莱山第一初级中学、鲁东大学莱山实验中学滨海校区等多所学校携手共建,有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师资配置“集中化”,发挥人才优势。依托教育共同体,汇聚区域内顶尖教育人才,形成强大师资合力,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教师个人素养的总体飞跃。近年来,依托30余个特色教师成长工作室,搭建多元化的教师学习、交流与成长平台,助力300余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及培养人选。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 国家统计局 | 高校学科发展与评...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 | 山东省教育厅 | 校友会网 | 上海外国语大学年鉴

      版权所有:烟台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鲁ICP备170427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