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发展规划  院校研究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理工学报  理工年鉴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2022年度烟台理工... 05-13
关于2022年烟台理工学... 05-06
烟台理工学院关于进一... 04-30
关于开展2022年度烟台... 03-02
关于拟定2022年度目标... 02-2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12-14
学术讲座(预告)——... 11-15
关于2021年烟台理工学... 10-14
关于开展2021年度烟台... 06-22
关于做好《烟台理工学... 05-1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他山之石>>正文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21-05-18 15:54  

 

“十三五”期间是学校改革发展、奋发有为、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川省委省府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根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基础与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中央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及德阳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建高水平国家示范”的目标,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快推进内涵建设,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完成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声誉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建设和学校治理全面加强。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院长依法行使职权。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学校颁布了新的《章程》。党委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总揽全局、驾驭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收到实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从选、育、管、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干部配备,每个教学系部均独立设置了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全面实施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得以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导师”制度,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纪安全、职业规划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坚守思想阵地,提升思想引领能力;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实践载体、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紧扣专业和课程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育人渠道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科技创新、技能比武等校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通过大国工匠进校园,用工匠精神教育和塑造学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学校办学规模稳定在1.2万人左右。专业结构进一步紧贴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岗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的培养模式创新实践(“1331”模式:即搭建产学研平台、实施“三个对接”、推行“三个进入”、构筑“大国工匠”成长之路);教育教学督导制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定并实施了特长生等管理办法,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东方电气集团、西华大学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试点,开设的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已顺利毕业。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足球、女子篮球、艺术体操等赛事中捷报频传。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03名,送培硕士、博士125人。学校专任教师从501人增加到684人,教授从12人增加到53人,副高职称从167人增加到201人,硕士、博士从146人增加到386人;目前,学校生师比达到16.5:1,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比例达56%,高级职称比例达36%,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3.6%。目前学校已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6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建立了高凤林、罗东元、胡应华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材料科学家陶春虎、自动控制科学家师克力、八万吨模锻压机工程总指挥陈晓慈等参与指导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工

作,实现了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整体提升。

----产学研一体化系统推进。“十二五”期间,学校规划用地497亩,投入近4亿元,建成15.8万平米教学科研和生产用房。9个系组建了研究机构并逐步进入产业创新体系,开展科研和教研工作;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学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了“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协同开展制造业共性技术研究、成果孵化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学校申报的“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等三个省级工程实验室获得四川省发改委正式批准,“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学校产学研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有了新的突破。

----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针对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重点产业发展,协同开展新产品试验试制、检验检测服务、技术应用研究和成果孵化转化等生产性服务。积极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开展专项培训,承接职教师资国培、省培项目,完成德阳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五年来各类培训10万人次,建成11个国家级、省级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派驻了驻村“第一书记”,实施了一批帮扶项目。目前,通村通组道路硬化全面完工,村民集中搬迁点和农业旅游规划正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办学基本条件大为改善。校舍面积从22.5万平方米增加到36.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从12.5万平方米增加到25.5万平方米;商务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建筑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研发大楼等相继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图书从65.8万册增加到97.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从0.83亿元增加到1.31亿元。学校南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功能齐备的产学研园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本科设置标准,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办学声誉不断增强。学校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紧贴产业发展,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办学成绩和特色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在全国高校第二十次党建工作会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暨纪念职教法颁布20周年座谈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特别是2016年以来,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尹力、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调研,对学校融入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教育部网站以“产教融合,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培养紧缺人才”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成就。学校多年来探索形成的“建产学研平台,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经验,已经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成果。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教学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等奖等。

二、基本经验

总结学校举办高职教育15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通过“十二五”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学校以下办学基本经验:

----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带动全体教职工奋发有为。班子团结、抢抓机遇、目标坚定,干部得力、敢于创新、廉洁自律,教职工齐心、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校园和谐、安全稳定,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始终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努力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从细微之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 时期,是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深入实施我省“三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学校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学校改革发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四川省被中央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德绵为“先行区”,而德阳在试验区的中心任务是: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职业教育和高端装备“两张名片”,这为学校下一步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驱动力。

----省委书记王东明视察学校过程中,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等方面的工作,希望学校总结经验,作出示范,并对学校下一步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高职创新行动计划、高职“双一流”工程等项目的相继实施,将是学校继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以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但是,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政行企校紧密联系、多方共建共享、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和突破;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还不相适应,特别是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教书育人能力、科研教研水平和管理服务团队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教育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从严治党、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以“建高水平国家示范,创双一流高职学院”为核心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提升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奋力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二)基本思路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与加强全面创新改革相结合、与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切实发挥党委在全面推进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以创“双一流”高职学院和优质校建设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驱动,以推进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为手段,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水平。

——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坚持依法办学,以学院《章程》为纲,推进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完善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一个机制(现代大学管理运行机制)、两个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体系;服务教学、服务教师和学生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突破,系统修订和完善制度规范,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促进管理服务效率、能力、水平上新台阶。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以务实的精神和创新的勇气,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和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 “一个根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心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两个一流”。争创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高职学院,争创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重大产业发展的一流学科专业。

——“三个突破”。在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实现突破,在提升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上实现突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

—— “四个一批”。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形成一批融入产业创新体系的产学研平台,形成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技术成果,继续探索专科和本科层次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一批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现代工匠。

(二)规划指标

——办学规模:在校生规模14000人左右,以全日制高职专科为主,继续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积极开设产业发展战略急需的新专业,实现学科专业协调发展。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数量达到700人,其中副高以上占比达到36%以上,硕士学位及以上达到60%以上,中级及以上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5%以上。聘请一批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专家,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引进一批大师,建好“大师工作室”。

——基础建设。建设实验大楼和4栋学生宿舍,新增建筑面积3.9万平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7亿元;图书总数达到100万册以上。

——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培训量达到年均2.5万人.次;科研和技术服务到款额年均达到1500万元。

——招生与就业。每年完成招生计划数46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的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发挥党委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学校全面改革创新工作上新台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党委班子驾驭全局、筹谋发展、团结协作的能力,完善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提高重大事项的决策科学性和工作效率。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和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师生员工关心的突出问题。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加强后备人才和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教育。严格干部轮岗交流制度。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中央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继续完善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党组织在改革发展、教书育人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切实加强学院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政治共识,支持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大扶贫攻坚工作力度,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高度重视广元市朝天区罗圈岩村的对口扶贫工作,制定并实施《罗圈岩村扶贫攻坚工作方案》,精准对标、精准施策,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确保罗圈岩村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任务和2020年通过扶贫攻坚最终验收的目标。配合省经信委和德阳市做好开江县及中江县石泉乡的智力扶贫工作。

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中心环节,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并实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课内思政与课外思政并重、教育教学思政与管理服务思政并举。加强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鼓励专任教师轮岗担任辅导员、行政干事等的激励制度。继续探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导师”制,在部分班级试点配备企业高水平兼职教师或专家担任班级导师。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导师间的经验交流和培训,促进育人队伍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党对学校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及国防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阵地建设、主题班会、“三节一广场”、宿舍文明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网络宣传及管理等途径,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各实训基地和工程实验室产业文化氛围,积极打造美丽生态、文明高雅、师生向往的校园环境。立足高职学院实际,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培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报国情怀、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

三、争创“双一流”,全面推进优质校建设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神,按照“双一流”和优质校建设要求,将创建优质校(“双一流”)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与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与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全面改革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以优质校(“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促进学校内涵向更高水平发展,带动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要全面动员,做好顶层设计,提供系统保障,按计划和任务书要求,高质量完成“双一流”和优质校建设任务。到十三五末,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可比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

四、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紧扣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四川工程产学研园”内涵建设和功能发挥,以三个工程实验室、育成中心、实习工厂等现有机构为基础和载体,破解高职学院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瓶颈”,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助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实施。联合装备制造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按照“协同创新、互惠互利、多方受益”原则,大胆引入企业和科技攻关项目,联合打造一批跨学科、专兼结合的科研技术团队,开展一批重点研究项目,培育一批标志性成果。十三五期间,通过产学研平台,切实将科技和工艺攻关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产学研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针对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新形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双七双五”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需要,按照“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要求,主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需求,科学制定院系两级《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推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做强传统优势专业,打造一批新兴专业,促进学科专业动态优化、协调发展,整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建设形成一批紧贴产业需求、优势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一流专业集群。广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重视市场调研,发挥学科专业教学委员会作用,完善新一轮《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技术进步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以“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为依托,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分步对各级精品资源课程进行改造提升,建立开放性资源库和试题库,充分挖掘和发挥精品资源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潜能和作用。继续推进和完善通识教育平台,加强工程素质拓展课程建设,拓展选修课程范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遵循教学规律和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教育信息化手段和课程思政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督导工作,突出育人导向和质量导向,打造一批学生受益、终身难忘的“精品课堂”。

六、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原则,按照事业发展新要求,研制并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教育与教师培训并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并进、师资队伍建设与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并行”的方针,通过五年的建设,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干、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管理和服务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专题讲座、事迹报告等途径,结合实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评选和宣传教书育人典范,弘扬优良教风,引导广大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考核、评比、晋级中,严格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打造高水平专业领军团队。积极创新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营造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建立校企合作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共享共养机制,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渠道,针对学科专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大国工匠”,建好高凤林、胡应华、罗东元等“大师工作室”。通过教研科研项目驱动和选派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进修等工作方式,造就一批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领军团队,引领师资队伍整体提高水平。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专兼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度重视教师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培养,重点加强教师育人能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驱动、团队协作,组建跨学科、跨专业、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引导、鼓励教师投身产学研工作和社会实践,确保专业课教师每五年至少有半年到学校产学研平台或校外企业学习提升,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教师“双师素质”,在重点专业课程中继续探索完善“双教师授课制”,帮助兼职教师提高教学方法艺术,稳步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努力建成一支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双师型”和“双师结构”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实施《新进教师助教制度》,切实把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按照“一个机制,两个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全方位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实施重点岗位职工轮岗交流制度,加大校内外有针对性的职工队伍培训。继续完善并开展好“党员示范岗”“服务标兵岗”评选活动,发挥党员职工和服务标兵的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行政、后勤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七、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落实国家和省委省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完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成果转化等相关制度,给广大师生从事科研与技术服务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引导和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身产学研工作,力争在科研团队、标志性成果培育方面取得新突破。合理设置教学岗位和科研与技术服务岗位,建立以轮岗交流为主的师资培养长效机制,确保专业课教师每五年至少有半年到学校产学研平台学习提升。以三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等科研机构为基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政产学研用协同,汇聚各方科技资源,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着重在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重点产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逐步做实做强“四川工程产学研园”,使其逐步成为德阳及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支撑极,开创我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工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八、加强招生就业工作

按照《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主动调整工作思路,积极适应单独招生考试规模的扩大和考试招生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招生宣传,建立更多更广的优质生源基地,高质量完成招生任务。积极应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全方位的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上下齐动、全员参与的新模式。调整就业方向,努力拓展就业市场,建好航空、航天、军工、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的就业基地。加强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牢固树立“面向基层,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精神。加强各系招生就业工作,落实招生就业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延伸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延伸服务的工作机制,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九、努力提高现代大学治理能力

----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实施学校《章程》。深化“一个机制、两个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战略管理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财经制度等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制度执行,切实提高制度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授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中的作用,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加强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拓宽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切实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面发展五个层面,建立科学完整和自主保证的人才培养质保体系。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的基础作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改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育人体系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提供条件,不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结合“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开放性实训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学科竞赛的管理办法,力争多出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

十、提升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积极适应“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提升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搭建四川高端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信息平台等产学研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依托产学研平台,加快推进KUKA机器人认证学院建设、与老挝国立大学共建质量检测专业等建设项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和资源,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特色专业,系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技能人才。

十一、加强社会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依托共建的国家、省市级以及行业的技术服务和培训平台,整合校内外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拓培训市场,拓展培训项目,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做好高端产业的行业企业专题培训,精心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各类高校大学生在我院的生产性实习实训等工作。努力完成职教师资国培、省培项目,以及应用型自考专升本、创新创业培训工作。加强各类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做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着力实施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级研修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行业和地方的能力和贡献度。

十二、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实训基地和4栋学生宿舍立项建设工作,总面积3.9万平米。完成研发大楼内部装修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装修工程及配套建设等项目。完成建筑实训中心、试验试制中心建设项目并交付使用。

——完善师生服务体系。围绕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贴近师生,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望湖苑”及其他家属区周边环境,尽快办理家属区职工房产手续。完善定期对校园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制度,每年对新生宿舍进行全面维修和粉刷。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开展校园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校内家属宿舍物业管理。改善师生食堂菜品质量,提高对师生的生活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师生办事流程,合理简化办事程序,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十三、积极构建安全稳定、美丽和谐校园

----进一步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防范体系,强化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形势研判。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加强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强化“警校共育”。提高法纪安全教育教学实效,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治安管理、禁毒宣传、交通管理、消防管理”进校园的“六进”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法纪意识和底线意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感。

----切实关心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

高度重视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特别要关心有严重身心健康问题和生活困难的师生及离退休职工。做好每年一次的师生体检工作。改善心理咨询中心条件,加强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切实做好大学生“奖助贷补”工作并加强感恩教育。鼓励教师通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高收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及退休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其他副书记、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系部党政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挂靠在学院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实施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学校聘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教育专家和学者、行业企业专家、学校老领导组成咨询小组,对“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和咨询论证,为科学实施我校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修订,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院长办公会审议、学校党委会审定后,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批。

二、管理和制度保证

规划的生命在于贯彻落实。作为未来5年学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建立健全学校规划制定和实施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规划实施的总负责人。明确职能部门是规划的实施主体,抓好贯彻落实。围绕战略目标,结合工作重点,将关键绩效指标分解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年度工作目标和核心任务,明确目标责任人、责任单位。建立规划实施年度报告和中期评估机制,将规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各部门(学院)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鼓励各部门创造性地实施规划,不断提升规划执行力和实效性。

三、资金保障

加强多渠道筹资体系建设,通过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及绩效贡献,争取更多国拨、省拨专项资金。充分依托省市共建,争取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努力提高自筹经费收入比例。充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争取更多的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资金和项目。按照确保重点、开源节流、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保证人员经费、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 国家统计局 | 高校学科发展与评...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 | 山东省教育厅 | 校友会网 | 上海外国语大学年鉴

      版权所有:烟台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鲁ICP备170427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