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发展规划  院校研究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理工学报  理工年鉴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09-23
关于2022年度烟台理工... 05-13
关于2022年烟台理工学... 05-06
烟台理工学院关于进一... 04-30
关于开展2022年度烟台... 03-02
关于拟定2022年度目标... 02-2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12-14
学术讲座(预告)——... 11-15
关于2021年烟台理工学... 10-14
关于开展2021年度烟台... 06-22
关于做好《烟台理工学... 05-1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他山之石>>正文
枣庄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2022-10-27 08:47  

枣庄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紧紧抓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施师生入企教学改革和深化“班墨奚”文化育人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明确“四有三型”,重构培养定位

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枣庄古代工匠大师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学院办学积淀,重构培养定位。一是坚定目标定位。明确培养具有“卓越匠心、高端匠技、家国匠情、担当匠行”特质和“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特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和定位。二是创新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协同、双师带徒;宜教宜师、亦生亦徒系统重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弘扬和传承“班墨奚”匠心文化,实现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教学基本原理和生产案例融合、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融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劳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培育“能工巧匠”“齐鲁工匠”“大国工匠”。

二、聚焦“九大产业”,优化专业布局

坚持“升级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设高水平专业”的思路,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全方位融合。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枣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围绕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设置了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高职专业2个、三年制高职专业77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3个、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5个、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三年制高职专业15个、中外合作办学三年制高职专业4个,专业设置与枣庄区域产业匹配度达100%。二是跨界组群发展。经过优化调整和增设,推动形成了以应用化工技术、数控技术、口腔医学、现代农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架构,医药卫生专业群、机电专业群获评省级品牌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立项建设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学院入选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

三、聚力“两个方向”,建强师资力量

围绕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聚焦“高层次”和“应用型”两个方向,打造师资“蓄水池”。一是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与高校产业教授管理办法》,大力柔性引进青年长江学者陈超、全国技术能手刘存祥等19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解决高层次人才招聘引进困难问题,与枣庄市委组织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支持枣庄职业(技师)学院校企共引共用博士实施办法》,落地高层次人才2名。二是创新入企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实施“过桥人才”服务和师生入企教学,搭建教师入企实践平台,5名教师挂职全市首批企业“科技副总”,锻造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两年多培育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齐鲁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和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1人。师德师风建设也持续发力,1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入选教育部全国师德师风委员会委员。

四、搭建“四大平台”,提升学生素质

通过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四方联动”合作,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形成创新创业、励志教育、技能提升、国际交流等四类协同育人平台。一是创新创业平台。成立枣庄市大(中专)创业园管委会和创新创业学院,引入枣庄创业大学,与高新区、浙江大学山东工业研究院共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枣庄)暨枣庄市公共实训基地,全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二是励志教育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三节活动”,即劳动文化节、工匠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三个讲堂”,即“工匠精神大讲堂”“雷锋精神大讲堂”“道德大讲堂”。建成了“六个文化教育载体”,即厅(主题文化展厅)、院(君山书院、兰陵书院)、馆(德廉教育展馆、工匠文化博物馆、消防安全体验馆)、廊(励志文化长廊)、墙(工业文化主题墙)、园(雷锋文化主题公园)。校企“三室共建”,即校企共建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三是技能提升平台。依托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一专多证。毕业生中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占毕业生总数的97.2%。同时,大力引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动参与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国际交流平台。成立墨子国际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联盟,搭建对外交流工作机制,新增省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 国家统计局 | 高校学科发展与评...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 | 山东省教育厅 | 校友会网 | 上海外国语大学年鉴

      版权所有:烟台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鲁ICP备170427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