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应有之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供给侧,突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四个方面,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搭建舞台、储备资源,变“服务需求”为“优化供给”,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提供“日职方案”。2022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
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振兴引来活水。学校海洋技术系以一批年轻的博士团队为核心,致力于攻克行业技术难题,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研项目输出为助农项目,将研究成果留在农民家里,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
“高DHA散养笨鸡蛋”乡村振兴项目,将微藻复合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蛋鸡养殖,生产DHA营养强化鸡蛋,先后在日照市涛雒镇产业扶贫基地、东港区辛家庄鸡蛋养殖基地试点。学校负责微藻复合添加剂的分发、鸡蛋的回购,学生创业团队负责高DHA营养笨鸡蛋的包装、宣传、销售、送货,农户负责具体养殖,打通了从饲料供应到消费者餐桌“全链条”。目前,已形成覆盖3个村,总户数约100户,蛋鸡总量超2万只,年销售额逾1800万元,户均增收4-6万元的购、销、技术服务一体化专业合作社。
“澳洲龙虾和罗氏沼虾养殖”项目是学校在多年实践中探索的重点助农扶农项目,已在重庆黔江区、新疆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成功落地。2021年,项目组分期组织10名优秀在校生进驻黔江区鲁渝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协助项目开展,先后4次到麦盖提,组织致富带头人培训6批次1000余人,4位师生常驻南疆,克服恶劣条件,开展养殖实践,建成澳洲龙虾养殖地50亩,亩产量达100余斤,亩效益7000余元。
“四零八乡工作坊”,为乡村文化振兴塑形铸魂。人文与旅游系建设“四零八乡工作坊”,立足乡村特色、文脉和可利用资源,以“零收费、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为服务标准,以“调查挖掘乡贤乡技、整理梳整乡建乡治、传承传播乡风乡愁、活化开发乡景乡业”为服务内容,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位于日照市西北部的赵家石河村是一个传统古村落,以前没有开发出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链,工作坊11名教师、58名学生先后到这个村进行考察、驻点,历时三年,经过数十次“披沙沥金”的工作,帮助该村制定了《潍河源传统村落农文旅综合体总体规划》,并协助申报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工作坊先后举办各类论坛、培训97期,培训乡村文化管理干部、文化骨干达1万余人次,涵盖了日照市56%的乡镇、30多个村庄,服务申报9个国家AA级以上景区、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1个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点、2个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协助建设了12个乡村记忆馆。项目团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获评2019年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成员获“日照市脱贫攻坚先锋党员”,项目成果多次被《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报道。
“1+N电商服务体系”,为乡村人才振兴输血造血。学校商学系发挥专业优势,瞄准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订单农业,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走出了一条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为乡村振兴输血造血。
学校以农村电商研究院为中心,辐射建立多个农村电商服务基地,从乡镇电商发展规划、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培训、农产品义卖销售、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建设等多渠道入手,为当地农村、农户开展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农村电商培养储备专门人才,近三年先后组织开展电商培训60期,累计参训学员7700余人。
学校还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出售滞销农产品,近三年先后到莒县的桑园和库山等镇、五莲县的高泽和户部等镇,帮助农户开设淘宝店铺,组织滞销农产品义卖,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各类产品超过100万斤,销售额近200万元,解决了近百家农户的滞销问题,2019年闫庄镇被评为“中国淘宝镇”。师生还组成电商创业团队,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海苔、虾米等海产品,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
包联帮扶,为乡村组织振兴注入力量。学校发挥党建工作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派驻第一书记、基层服务队,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学历培训,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学校先后选派5批6名干部到包联村挂职第一书记,挂职干部抓党建带班子、发展经济、开展爱老助幼项目,带领包联村在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民生项目开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实现明显提升。挂职干部累计为包联村争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超过100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400万元,带领217户困难群众脱贫。
学校还充分利用教育、人才及科技研发等资源优势,选派干部组建基层服务队,开放教育系连续5年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开展专科学历教育,为农村和城市社区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