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济宁医学院坚持“融入地方、同频共振、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强化人才培养、深化校地企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实现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高素质专门人才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实施“四个一流”建设工程。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学年注册、自主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学位”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强“金课”建设,实施通识教育课程动态调整,开设创新创业核心必修课程,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融入课程建设,推动校企联合开发共建专业课程。二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国(境)内外访学,实施以老带新“接力棒”工程、筑峰计划,鼓励教师到地方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坚持“外引内培联合”,汇集大批优秀人才队伍,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三是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开展双学位、双专业教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创新创业导师制,突出个性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组建圣地卓越医师班、护士班,培养体系趋于完善,人才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二、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助力卫生健康和司法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学校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行业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地方卫生健康和司法事业发展。一是发挥附属医院辐射引领作用。附属医院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模式,建立济宁周边和菏泽地区医联体医院40余家,承担着鲁西南地区20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在做好常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抗疫支援,开展公益巡讲、义诊、健康科普,积极参与社会各类应急抢救工作,多种方式推进“健康山东行动”工作。持续开展“爱心医疗救助工程”“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救助”等公益活动,做强擦亮“大爱无疆”服务品牌。二是发挥司法鉴定行业领头雁作用。学校司法鉴定中心被授予“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是山东省唯一全领域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中心年均完成鉴定及技术服务9000余例,开展无名英烈DNA数据库建设及寻亲、为困难群众上门服务及减免鉴定费等公益活动,受到社会高度评价。
三、深化校地校企融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科研力量,努力打造校地企深度融合发展共同体,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技术和智力等支撑。一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重大需求。召开主动服务推进会、专家座谈会,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做好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推荐评选。参与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医学院校联盟,获批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二类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地战略合作,推动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密切与驻地党委政府联系,先后与日照市、济宁兖州区、鲁宁监狱、鲁南制药、辰欣药业、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构建“项目合作-专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体系,与科大讯飞、山东水发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在护理学等9个专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成立18个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二级学院和专业全覆盖。三是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岗位建功、建言献策、服务社会、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认真履行职责。2022年提交各级各类提案、议案22项、调研报告26篇、社情民意80条;其中被全国政协采用1篇,被省、市、区政协采用7篇,2个项目被列为2022年致公党省委会重点课题。加大对老年综合评估中心投入,推进康养大数据智慧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慢性病调研,探索新型养老模式,近两年累计为地方政府提供30余篇社会健康调研报告。
下一步,济宁医学院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色和科研创新优势,进一步深化产教研融合,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发展,加强校地企联动协同创新,积极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