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着力构建学校、社会、网络、心理协同育人的立德树人新机制。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纵深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教育,打造各要素、全环境协同用力新场域,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一、着力德技双修以德为先,打造全环境育人体系
一是完善全环境体制机制。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院两级负责,部门协同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全环境育人体系。二是扎实推进养成教育。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新生报到、日常学习、毕业教育全过程,精心构建“知、情、意、行”养成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在校三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强化就业创业教育。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形成全过程育人要素的协同效应。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系统谋划、管培并重、考评激励、综合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能力水平。在2022年公布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名单中,学校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撰写的《课程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成功立项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二、着力筑牢课堂主阵地,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逐步构建了线上教学线下学习、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混合式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了“品、观、说、行、悟”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二是统筹推进课程思政育人。逐步构建融合价值维度、认知维度、技能维度、情感维度和行动维度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专业有特色、课程有示范、育人有成效的三大目标,相继举办“两会”专题教学、“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教学、“习近平的劳动观”等20余场专题教学,面向全校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术讲座,将新思想全面融入各门课程中,形成“大思政”新格局。三是拓展第二课堂育人成效。开启青春实践工程,实施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全过程实践指导计划。实施疫情防控、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弱势群体关爱帮扶、红色寻访、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希望小屋”助学活动等“九个行动”计划,创建50个商务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涌现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房立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徐志全、“全国百名高职高专院校优秀学生党员”王毓川等一批批优秀商务学子。四是探索大学生讲思政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展示选拔,组织在校学生积极参加首届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荣获非专业组一、二等奖好成绩。
三、着力实施协同育人工程,打造多元育人阵地
一是拓展校内协同育人。挖掘校内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形成覆盖学校领导、机关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后勤保障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凝聚多维度协同育人力量。二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企业家辅导员”模式,对接专业需求,创新“引企入教”模式,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更好实现“人职匹配”。建设企业人才“储备库”,选才用前置。深化“习讯云”实习管理,打造企业协同线上育人。三是完善家校协同育人。落实家访制度,建立家校联络档案,将家长会和家长论坛相结合,同时每学期发布学校发展概览、奖助喜报、学生在校数据分析报告三封信,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四、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育人环境
一是培育“粮食文化”品牌。学校服务国家粮安战略,倡树粮食安全新理念,总结凝练出“有的吃、放心吃、节俭吃”的粮食安全“三三”理念,提炼出“诚信、粮安、节俭、大同、奉献”粮食文化“五种精神”,学校“粮食文化”校园文化品牌成果入选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基地项目。二是培育“十进一核心”品牌。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校外人生导师、中共党史、优秀双创导师、国防教育知识、公共安全知识、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校友、高雅艺术、“五老”志愿者等进校园系列活动,锤炼有爱心、懂感恩、肯吃苦、敢担当的“商务学子核心品质”, 打造“十进一核心”校园文化品牌。三是培育“书香校园”品牌。举办大学生读书文化节,教育引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十四届大学生读书文化节,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氛围,“书香校园”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四是培育融媒体宣传品牌。构建校园融媒体与传统媒体多位一体、聚合联动的融媒体宣传新格局,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体现商务特色的融媒体精品,连续六年获评“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