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具有覆盖面广、涉及面宽、受众面大的特点,旅游业本身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生态文明思想、“知行合一”思想等思政教育资源,且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质,特别适合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先试先行、闯出新路。青岛酒店管理职院结合旅游办学特色,应势而动、乘势而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一、建设“大课堂”,“单课程”向“全课程”的拓展。
推进“大思政课”应当坚持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在抓好思政课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由“单课程”向“全课程”的拓展。一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建成校级课程思政课程2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形成了“校级覆盖-省级带动-国家级引领”的课程思政体系。二是加大实践课程比例。除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外,每学期开设2-8周不等的专创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总学时占到了60%,将第二课堂纳入课程体系,规定16学分,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深刻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搭建“大平台”,丰富思政载体和形式。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建好社会大课堂,也需要主动加强网络技术应用,丰富思政载体和形式。一是搭建立体多元资源平台,建成了包含19门课程的旅游管理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建成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旅游资源蕴含的思政元素。连续举办三届旅游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承办全国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二是密切校企合作,搭建了一系列实践平台,建成了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为主题的啤酒博物馆、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等实践基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泰山、三孔等实践基地,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刘公岛、沂蒙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实践基地,以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为主题的崂山实践基地。三是用好学生活动载体。将旅游踩线作为常态化教学活动,连续18年举办大学生导游服务大赛,每年举办导游词、讲解词创作比赛,检验学生所学成果。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百村计划”,选拔105名学生组成“红色宣讲团”,送党课到田间地头,“红色宣讲团”以“王杰精神”“长征精神”“沂蒙精神”“抗疫精神”为主题,覆盖山东、安徽5个省份的105个乡村,覆盖人数达2万余人,得到中国旅游网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三、形成“大机制”,探索思政工作体系。
一是完善体制建设,融合多方资源,引领学生成长。“大思政课”的实现需要一支强大的工作队伍来支撑,建强专职队伍,选强配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按要求落实待遇,职称评聘单列,发挥组织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培优普通教师,把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师考核,强化在“大思政课”格局中的主动意识;联动校外队伍,柔性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朱竑教授、国家特级导游员孙树伟、山东省泰山青年学者蹇木伟为学校特聘教授,定期开办报告、讲座,在学术和人格等方面引领学生成长。二是学校探索实践了“双线并行、双格并进、双极并重”的思政工作体系。坚持“服务支撑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实现学生多样化成才”“双线并行”的工作目标,实施“顶格推进顶层规划设计、微格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的“双格并进”实践路径,建立“建强队伍、改进评价”的“双级并重”保障体系,凝聚培育时代新人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