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发展规划  院校研究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理工学报  理工年鉴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更多>>
学术讲座(预告)——... 10-21
学术讲座(预告)——... 06-28
关于开展2024年度烟台... 04-10
关于征集2024年度烟台... 03-12
学术讲座(预告)——... 09-1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09-23
关于2022年度烟台理工... 05-13
关于2022年烟台理工学... 05-06
烟台理工学院关于进一... 04-30
关于开展2022年度烟台... 03-02
关于拟定2022年度目标... 02-2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12-14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他山之石>>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五位一体”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2024-04-17 16:16  

近年来,山东建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党建统领,健全体制机制保障

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放在学校事业发展突出位置,坚持向改革要发展,用创新谋思路,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建立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思政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和职能部门层层落实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党委书记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定期到思政课课堂听课,多次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与教师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及制度。

二、坚持多措并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招聘博士、引进教授和校内转岗等方式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5年来,共有51名博士、教授加入到学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信,真教,真干。学校相继推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年”等活动,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新入职思政课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磨课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加强老中青教师梯队化建设,实现思政课教师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三、坚持学科引领,涵养思政教学内容

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二级学科点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等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凝练学科方向特色,通过“源远讲坛”“斯盛论坛”邀请社会各界专家进课堂,致力于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学院入选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学位点影响力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四、坚持科研支撑,提升理论阐释能力

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学校注重顶层设计,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和“研究中心”为抓手,通过“学校+学院+团队”三级体系,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和科研,重点围绕数字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阐释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等国家重大理论和学校文化特色,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集体攻关能力,努力产出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转化为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新动能,学校通过强化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助力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五、坚持凝练特色,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针对新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成长需要,学校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打造“大思政课”建大样板。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为兄弟学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智力支持,打造“红色文化建筑研究”“虚拟仿真思政教育”品牌,在思政课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等相关内容。积极服务济南市历城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举办大中小同课异构活动。实施“一课一品”行动,在案例教学、红色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化赋能教学方面持续发力。学校探索的“六大六善用”大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平台报道,通过系列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校思政课育人活力不断提升。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 国家统计局 | 高校学科发展与评...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 | 山东省教育厅 | 校友会网 | 上海外国语大学年鉴

      版权所有:烟台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鲁ICP备170427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