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发展规划  院校研究  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理工学报  理工年鉴  下载中心  学院首页 
通知公告 更多>>
学术讲座(预告)——... 06-28
关于开展2024年度烟台... 04-10
关于征集2024年度烟台... 03-12
学术讲座(预告)——... 09-1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09-23
关于2022年度烟台理工... 05-13
关于2022年烟台理工学... 05-06
烟台理工学院关于进一... 04-30
关于开展2022年度烟台... 03-02
关于拟定2022年度目标... 02-28
关于举办院校研究知名... 12-14
学术讲座(预告)——... 11-15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发展规划>>他山之石>>正文
常熟理工学院:多措并举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2024-10-18 16:34  

国家正在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积极构建“新生态、新大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开展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打造有特色、有品牌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新时代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常熟理工学院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中,以特色品牌筑牢核心,以成果导向增添动力,以人才建设夯实根基,以薪酬改革激发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改革发展之路。

一、以特色品牌筑牢核心

在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趋势下,高校对学校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视只有个性鲜明并得到公众认可的品牌才是“真品牌”。应用型大学可以在制度、文化、质量和创新等方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常熟理工学院把“特色鲜明”“质量著称”作为学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两个决定性条件,围绕学科专业构建核心特色,围绕人才产出构建核心质量。深入研究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和事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把牢“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基本要求,深入实施大学品牌战略,精心培育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内在特色。在推进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地方发展,积极打造了以学科专业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特色。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一是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地互动、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二是以现代产业学院为主要平台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基于现代管理理念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四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化校园,五是体现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校园文化。

二、以成果导向增添动力

教学与科研是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生命线和基石。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是应用型大学的基本职能。常熟理工学院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政策的“指挥棒”作用,健全教学激励约束机制,打破教学成果难以量化评价的困境,改变职称评定主要与科研挂钩的倾向,提高教师的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在尊重教师发展差异、学科差异、申报类型差异前提下,以代表性成果为导向,进行分类评价与评聘;重视成果培育、加强方法指导,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教师确立“成果意识”。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制定的绩效分配和职称评审制度,都以教学与科研成果为导向,有效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

三、以人才建设夯实根基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也是应用型大学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供坚强人才队伍支撑。大学的发展,关键在教师,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常熟理工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了一支适应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措施有:实施“三百教师提升与转型计划”“百名讲座教授、客座教授聘用计划”“两百名课程特聘教师动态聘用计划”等;多智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一支稳定的兼职应用型教师队伍;坚持事业导向、利益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职工收入待遇;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建设“名城名校”的关键智力因素;科学设岗定编,调动各支队伍的积极性;健全人才考核评价办法,完善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四、以薪酬改革激发活力

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充分发挥价值,全身心投入学校的事业发展,是高校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推进绩效津贴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出台了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建立了校、院(部)两级考核体系,学校考核单位,单位考核个人,理顺了二级管理体制。坚持业绩导向,完善收入分配办法,加大代表性成果、校外优质资源奖励力度,取消校内一般成果奖励;加大校一级投入力度,逐步减轻二级教学单位创收压力,切实保障教职工收入待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教职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行教师基本工作量制度,将教学与科研工作量打通,建立合理、科学、符合学校实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以高水平成果产出和校外资源争取为导向,加大相应的奖励力度;合理平衡校内教学业绩点、科研学科业绩点投入比重,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

关闭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 国家统计局 | 高校学科发展与评...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 | 山东省教育厅 | 校友会网 | 上海外国语大学年鉴

      版权所有:烟台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鲁ICP备17042781号-3